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lù]

[lù]

部首:部首笔画: 5画总笔画: 13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盝:13; )

  • 五笔编码:VILF
  • 仓颉编码:VEBT
  • 四角号码:17102
  • UniCode:U+76DD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
  • 基本解释



    过滤:“清其灰而盝之。”
    干涸,竭。
    古同“簏”,竹箱或小匣。
    下滴。

    笔画数:13;
    部首:皿;
    笔顺编号:5112413425221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故训彙纂 ]:1537|1615.1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795第12

  • 详细解释



    【名】
    盝子〖smalldressingtable〗。古代小型妆具。常多重套装,顶盖与盝体相连,呈方形,盖顶四周下斜,多用作藏香器或盛放玺、印、珠宝
    蓝舆为卧舍,漆盝是行厨。——唐·白居易《宿杜曲花下》
    动词。通“漉”。使水干竭〖dryup〗
    清其灰而盝之。——《周礼》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录皿(lumin)
    [ 笔顺编号 ]:5112413425221
    [ 笔顺读写 ]:折横横竖捺横撇捺竖折竖竖横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lù]

    [《廣韻》盧谷切,入屋,來。]

    (1)盝子。古代小型妆具。

    (2)通“漉”。使水干竭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午集中】【皿字部】 盝; 康熙笔画:13; 页码:页795第12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广 韵 ]:盧谷切,入1屋,lù,通開一入東來
    [ 平水韵 ]:入声一屋
    [ 粤 语 ]:luk6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
    【说文解字】中没有查到汉字(盝)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楷体
版权所有©知航文献引擎   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354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