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bó]

[bó]

部首:部首笔画: 4画总笔画: 14画

繁体部首:部首笔画: 6画 总笔画: 16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膊:16; )

  • 五笔编码:EGEF
  • 仓颉编码:BIBI
  • 四角号码:73242
  • UniCode:U+818A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3133
  • 基本解释



    上肢,近肩的部分:胳膊。赤膊(光膀子)。
    〔厚膊〕厚切肉。
    分裂尸体而曝之:“杀而膊诸城上”。

    笔画数:14;
    部首:月;
    笔顺编号:35111251124124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水 吉凶寓意:吉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4册,第34部,肉部,95
    [ 故训彙纂 ]:1869|1947.5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2676,第04卷下,肉部第95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991第13

  • 详细解释


    bó
    【名】
    (形声。从肉,尃(fū)声。本义:肩臂)同本义〖arm〗。如:膊子(膀子,胳膊);赤膊
    另见bo


    bo
    ——见“胳膊”
    另见bó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月尃(yuefu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月甫寸
    [ 笔顺编号 ]:35111251124124
    [ 笔顺读写 ]:撇折横横横竖折横横竖捺横竖捺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bó]

    [《集韻》伯各切,入鐸,幫。]

    亦作“髆1”。

    (1)肩膀;胳臂。亦泛指身体的上部。

    (2)古量词。

    (3)用同“脖”。

    [②][pò]

    [《廣韻》匹各切,入鐸,滂。]

    (1)谓分裂肢体而曝露之。

    (2)泛指斩杀。

    (3)切成块的肉。

    [③][liè]

    [《集韻》龍輟切,入薛,來。]

    界域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未集下】【肉字部】 膊; 康熙笔画:16; 页码:页991第13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广 韵 ]:匹各切,入19鐸,po,宕合一入唐滂
    [ 平水韵 ]:入声十药
    [ 粤 语 ]:bok3
    [ 闽南语 ]:phok4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四】【肉部】 编号:2676
      膊,[匹各切 ],薄脯,膊之屋上。从肉尃聲。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知航文献引擎   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354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