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ān]

[ān]

部首:部首笔画: 5画总笔画: 16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盦:16; )

  • 五笔编码:WYNL
  • 仓颉编码:OINT
  • 四角号码:80102
  • UniCode:U+76E6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8048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ān
    覆盖。
    古代盛食物的器皿。
    同“庵”(多用于人名)。

    笔画数:16;
    部首:皿;
    笔顺编号:3445125351125221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5册,第20部,皿部,22
    [ 故训彙纂 ]:1540|1618.2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3141,第05卷上,皿部第22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796第15

  • 详细解释

    暂无汉字(盦)的详细解释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今皿(jinmin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今酉皿
    [ 笔顺编号 ]:3445125351125221
    [ 笔顺读写 ]:撇捺捺折横竖折撇折横横竖折竖竖横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ān]

    [《廣韻》烏含切,平覃,影。]

    [《廣韻》安盍切,入盍,影。]

    亦作“盫1”。

    (1)覆盖。《说文·皿部》:“盦,覆蓋也。”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草四·续断》:“閃肭骨節,用接骨草葉搗爛盦之,立效。”一说,器皿的盖子。见清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·皿部》。

    (2)遮盖或封闭有机物,使变质发酵。

    (3)古代盛食物之器。《考古图》收有周伯盏馈盦,《宣和博古图》收有周交虬盦。

    (4)同“菴”、“庵”。圆形草屋。

    (5)同“淹”。用盐、香料等浸渍食物以利保藏。参见“盦生”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午集中】【皿字部】 盦; 康熙笔画:16; 页码:页796第15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唐韻】烏合切【集韻】乙盍切,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广 韵 ]:烏含切,下平22覃,ān,咸開一平覃影
    [ 平水韵 ]:下平十三覃
    [ 粤 语 ]:am1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五】【皿部】 编号:3141
      盦,[烏合切 ],覆蓋也。从皿酓聲。臣鉉等曰:今俗别作罯,非是。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知航文献引擎   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354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