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shū]

[shū]

部首:部首笔画: 4画总笔画: 4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殳:4; )

  • 五笔编码:MCU
  • 仓颉编码:HNE
  • 四角号码:77407
  • UniCode:U+6BB3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6505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shū
    古代的一种武器,用竹木做成,有棱无刃。
    戟柄。
    古八体书之一:殳书(用于兵器上)。
    姓。

    笔画数:4;
    部首:殳;
    笔顺编号:3554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金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姓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3册,第30部,殳部,1
    [ 故训彙纂 ]:1196|1274.2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1946,第03卷下,殳部第1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584第17
    [ 汉语字典 ]:卷3页2155第01
    [   辞 海   ]:卷7页4240第6

  • 详细解释


    shū

    (象形,甲骨文字形,象手持一种长柄勾头似的器具,可以取物,可以打击乐器,后成为兵器。本义:一种用竹或木制成的,起撞击或前导作用的古代兵器)
    同本义〖longpole〗
    殳,以杖殊人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杖者,殳用积竹而无刃”。毛传:“殳长丈二而无刃是也。殊,断也。”
    殳以积竹、八觚,长丈二尺,建于兵车。——《周礼》
    授旅贲殳。——《周礼·司戈盾》
    执殳而立于道左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三年》
    伯也执殳,为王前驱。——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    又如:殳仗(古代宫廷中的一种仪仗)
    秦书八体之一〖Shustyle〗。如:殳书(古代刻于兵器或觚形物体上的文字);殳虫(秦书八体的殳书和虫书)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几又(jiyou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几又
    [ 笔顺编号 ]:3554
    [ 笔顺读写 ]:撇折折捺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shū]

    [《廣韻》市朱切,平虞,禪。]

    亦作“杸1”。

    (1)古代兵器。杖属。以竹或木制成,八棱,顶端装有圆筒形金属,无刃。亦有装金属刺球,顶端带矛的。多用作仪仗。

    (2)秦书八体之一。

    (3)古代船尾用以控制方向的工具。

    (4)姓。见《书·舜典》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辰集下】【殳字部】 殳; 康熙笔画:4; 页码:页584第17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〔古文〕杸【唐韻】市朱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慵朱切【正韻】尚朱切,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上古音 ]:侯部禅三母,zjio
    [ 广 韵 ]:市朱切,上平10虞,chú,遇合三平虞常
    [ 平水韵 ]:上平七虞
    [ 国 语 ]:shū
    [ 粤 语 ]:syu4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三】【殳部】 编号:1946
      殳,[市朱切 ],以杸殊人也。《禮》:“殳以積竹,八觚,長丈二尺,建於兵車,車旅賁以先驅。”从又几聲。凡殳之屬皆从殳。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知航文献引擎   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354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