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sì]

[sì]

部首:部首笔画: 6画总笔画: 11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笥:11; )

  • 五笔编码:TNGK
  • 仓颉编码:HSMR
  • 四角号码:88627
  • UniCode:U+7B25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4899
  • 基本解释



    盛饭或衣物的方形竹器。

    笔画数:11;
    部首:竹;
    笔顺编号:31431451251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木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4册,第42部,竹部,58
    [ 故训彙纂 ]:1668|1746.4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2909,第05卷上,竹部第58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880第17

  • 详细解释



    【名】
    (形声。从竹,司声。本义:一种盛饭食或衣物的竹器)
    同本义〖bamboo-plaitedbasketorsuitcase〗
    笥,盛食器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不见辒车,见有奉笥而与李氏语者。——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
    晔为市吏,馈饵一笥,帝德之不忘。——《后汉书·酷吏传》
    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。——《庄子·秋水》
    又如:笥箧(竹制的匣子)
    铠甲一类的防护物〖armor〗
    材官驺发,矢道同的,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。——《汉书》



    【动】
    装;藏〖load〗
    今夫考居室必以闳门丰屋为美,笥衣裳必以文章遒泽为甲。——唐·刘禹锡《论书》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司(zhusi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竹司
    [ 笔顺编号 ]:31431451251
    [ 笔顺读写 ]:撇横捺撇横捺折横竖折横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sì]

    [《廣韻》相吏切,去志,心。]

    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未集上】【竹字部】 笥; 康熙笔画:11; 页码:页880第17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广 韵 ]:相吏切,去7志,sì,止開三去之心
    [ 平水韵 ]:去声四寘
    [ 粤 语 ]:zi6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五】【竹部】 编号:2909
      笥,[相吏切 ],飯及衣之器也。从竹司聲。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知航文献引擎   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354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