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wù] [wū]

[wù] [wū]

部首:部首笔画: 2画总笔画: 3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兀:3; )

  • 五笔编码:GQV
  • 仓颉编码:MU
  • 四角号码:10212
  • UniCode:U+5140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3503
  • 基本解释



    高而上平,形容秃山,泛指秃:兀鹫。“蜀山兀,阿房出。”
    高高地突起:兀然(a.高高突起的样子;b.突然;c.昏沉无知的样子)。突兀。
   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:兀那。兀的(d?)(a.这,这个;b.怎么,怎的;c.突然)。

    笔画数:3;
    部首:儿;
    笔顺编号:135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土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姓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7册,第39部,儿部,2
    [ 故训彙纂 ]:170|0248.8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5429,第08卷下,儿部第2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123第02
    [ 汉语字典 ]:卷1页0264第05
    [   辞 海   ]:卷1页3120第4

  • 详细解释



    ——“兀秃”wūtu:同“乌涂”wūtu。
    另见wù



    【形】
    (指事。从一,在人上。人头上一横,表示高平。本义:高耸特出的样子)
    同本义〖toweringandlevel〗
    兀,高而上平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。——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    又如:兀岸(直耸挺拔);兀嵝(险峻)
    光秃(如毛发)的〖bald〗
    蜀山兀。——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    又如:兀首(头发脱落)
    茫然无知〖utterlyignorant〗
    临文乍了了,彻卷兀若天。——柳宗元《读书》
    又如:兀兀陶陶(醉酒);兀楞楞(痴呆)
    不够稳定〖unstable〗。如:兀突突(形容心跳不安)
    独立〖independent〗
    焉有翡翠横肩,援琴合膝,而能兀焉自立者也?——清·吴从先《金小品传》
    昏沉〖dazed〗。如:兀兀腾腾(昏昏沉沉)



    【动】
    动摇,摇晃〖shake〗
    兀其根本而能全于长世者也。——《后汉书》


    【副】
    还;仍然;到目前依旧〖still〗。如:兀子(仍然;还);兀自(兀子。还,仍然)
    笔挺地〖upright〗。如:兀坐(端坐)


    【代】
    这,那〖this;that〗。如:兀是谁(那是谁;这是哪一位);兀底(这;这个);兀得(这个;这)
    〖名〗∶姓
    另见wū

    兀傲
    wù’ào
    〖proud〗∶倔强不随俗
    规规一何愚,兀傲差若颖。——陶潜《饮酒》
    〖haughty〗∶高傲
    兀的
    wùde
    〖this〗∶这;这个
    瞧他兀的得意样儿
    〖how〗∶怎么,表感叹
    〖suddenly〗[方言]∶突然
    兀的失踪
    兀立
    wùlì
    〖standupright〗笔直挺立
    兀臬
    wùniè
    〖turbulent;beuneasy〗∶动荡;不安定
    〖shake〗∶动摇
    齿牙兀臬
    兀然
    wùrán
    〖towering〗∶突兀的样子
    兀然耸立
    〖suddenly〗∶兀的,忽然
    兀然失笑起来
    〖dazed〗∶昏然无知的样子
    兀然躺下
    〖still〗∶依旧
    多年未通音信,他兀然住在那个小山村
    兀突
    wùtū
    〖unexpected〗出于意料之外;突然
    事情发生得很兀突
    兀兀
    wùwù
    〖motionless〗∶不动的样子
    他兀兀地看看我
    〖diligent〗∶勤奋刻苦的样子
    〖dazed〗∶昏沉的样子
    兀坐
    wùzuò
    〖tositerect〗危坐,端坐
    冥然兀坐。——明·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一儿(henger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一儿
    [ 笔顺编号 ]:135
    [ 笔顺读写 ]:横撇折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wù]

    [《廣韻》五忽切,入没,疑。]

    “掘3”的被通假字。

    (1)高耸貌。

    (2)独立。

    (3)谓独立貌。

    (4)光秃。

    (5)静止;使静止。

    (6)无知貌。

    (7)昏沉貌。

    (8)仓促。

    (9)断一足之称。引伸为斩,断。

    (10)摇晃。

    (11)仍,还。

    (12)某些词的前缀。参见“兀誰”、“兀那”。

    [②][wū]

    见“兀2秃”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子集下】【儿字部】 兀; 康熙笔画:3; 页码:页123第02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广 韵 ]:五忽切,入11沒*,wù,臻合一入魂疑
    [ 平水韵 ]:入声六月
    [ 唐 音 ]:*nguət,nguət
    [ 国 语 ]:wù
    [ 粤 语 ]:ngat6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八】【儿部】 编号:5429
      兀,[五忽切 ],高而上平也。从一在人上。讀若敻。茂陵有兀桑里。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知航文献引擎   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354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