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zhān]

[zhān]

部首:部首笔画: 4画总笔画: 9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毡:9;氈:17; )

  • 五笔编码:TFNK
  • 仓颉编码:HUYR
  • 四角号码:21716
  • UniCode:U+6BE1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1541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(氊)
    zhān
    用兽毛或化学纤维制成的片状物,可做防寒用品和工业上的垫衬材料:毡子。毡帽。毡靴。毡包(a.毡制的圆顶篷帐;b.毡制的包儿)。毡裘。

    笔画数:9;
    部首:毛;
    笔顺编号:311521251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金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故训彙纂 ]:1213|1291.7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592第27
    [ 汉语字典 ]:卷3页1996第04
    [   辞 海   ]:卷7页4920第1

  • 详细解释


    氊、氈
    zhān
    【名】
    (形声。从毛,占声。本义:加工羊毛或其他动物毛而成的块片状材料)同本义〖felt〗
    氈,撚毛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共其毳毛为毡,以待邦事。——《周礼·天官·掌皮》
    又如:毡单(毡垫);毡布(指毛织成的布);毡车(以毛毡为篷的车子);毡衫(毡制的衣衫);毡屋(即毡帐);毡席(毡制的铺垫用具);毡帽(毡制的帽子);毡毯(毛毡制成的毯子)

    毡包
    zhānbāo
    〖yurt〗∶毡房;我国北部少数民族居住的篷帐
    这个时候,一个牧民匆匆忙忙钻进毡包来
    〖feltbag〗∶毡制的包儿
    他背着毡包到野外去接回初生的羊羔
    毡房
    zhānfáng
    〖yurt〗圆顶帐篷,用木条做骨架,上蒙毡子
    毡裘
    zhānqiú
    〖furcoat〗∶亦作“旃裘”,古代北方民族用毛制的衣服
    〖northernminoritynationality〗∶指代北方民族
    毡裘之长。——南朝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    毡条
    zhāntiáo
    〖feltcarpet〗[方言]∶铺垫用的大块毡子
    毡帐
    zhānzhàng
    〖yurt〗毡制的帐幕
    毡子
    zhānzi
    〖felt〗兽毛蹂压而成的厚片状制品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毛占(maozhan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毛卜口
    [ 笔顺编号 ]:311521251
    [ 笔顺读写 ]:撇横横折竖横竖折横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zhān]

    [《廣韻》諸延切,平仙,章。]

    亦作“氊1”。亦作“毡1”。

    羊毛或其它动物毛经湿、热、压力等作用,缩制而成的块片状材料。有良好的回弹、吸震、保温等性能。可用作铺垫及制作御寒物品、鞋帽料等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辰集下】【毛字部】 毡; 康熙笔画:9; 页码:页592第27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正字通】俗氊字。詳氊字註。
    (氈)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平水韵 ]:下平一先
    [ 国 语 ]:zhān
    [ 粤 语 ]:zin1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
    【说文解字】中没有查到汉字(毡)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楷体
版权所有©知航文献引擎   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354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