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zhèng]

[zhèng]

部首:部首笔画: 7画总笔画: 19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證:19; )

  • 五笔编码:YWGU
  • 仓颉编码:YRNOT
  • 四角号码:02618
  • UniCode:U+8B49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zhèng
    见“证”。
    同“症1”。

    笔画数:19;
    部首:言;
    笔顺编号:4111251543341251431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火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3册,第1部,言部,222
    [ 故训彙纂 ]:2149|2227.4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1691,第03卷上,言部第222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1180第14

  • 详细解释

    暂无汉字(證)的详细解释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言登(yandeng)
    [ 笔顺编号 ]:4111251543341251431
    [ 笔顺读写 ]:捺横横横竖折横折捺撇撇捺横竖折横捺撇横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zhèng]

    [《廣韻》諸應切,去證,章。]

    “证1”的繁体字。

    (1)告发,检举。

    (2)验证;证实。

    (3)凭证;证据。

    (4)以之为准则。汉扬雄《太玄·从》:“次三,人不攻之,自牽從之。測曰:人不攻之,自然證也。”范望注:“證,則也。”一说行为端正。司马光集注:“君子率性自從於善,不待攻治也。證當作正。”

    (5)谏正。

    (6)佛教语。参悟,修行得道。

    (7)病况,症候。后多作“症”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酉集上】【言字部】 證; 康熙笔画:19; 页码:页1180第14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〔古文〕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广 韵 ]:諸應切,去47證,zhèng,曾開三去蒸章
    [ 平水韵 ]:去声二十五径
    [ 粤 语 ]:zing3
    [ 闽南语 ]:cheng3,chin3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三】【言部】 编号:1691
      證,[諸應切 ],告也。从言登聲。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知航文献引擎   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354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