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chōng]

[chōng]

部首:部首笔画: 6画总笔画: 11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舂:11; )

  • 五笔编码:DWVF
  • 仓颉编码:QKHX
  • 四角号码:50777
  • UniCode:U+8202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4713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chōng
   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:舂米。舂药。

    笔画数:11;
    部首:臼;
    笔顺编号:11134321511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金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6册,第50部,臼部,2
    [ 故训彙纂 ]:1887|1965.3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4498,第07卷上,臼部第2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1003第20

  • 详细解释


    chōng
    【动】
   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钵里捣去皮壳或捣碎〖pound〗
    舂,捣粟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城曰舂。——《后汉书·明帝纪》
    水舂河漕。——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。注:“即水碓也。”
    又如:舂堂(又叫舂塘。舂谷的木槽);舂谷(舂捣谷物);舂揄(指舂米。捣米于臼曰舂,自臼取出曰揄)
    通“冲”。冲击〖rush〗
    舂其喉以戈,杀之。——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
    舂,撞也。以舂筑地为节也。——《释名》
    又如:舂击(冲击);舂撞(冲撞;冲击)


    chōng
    【名】
    臼〖mortar〗
    刚勇有力,能举石舂。——《聊斋志异》
    古代因犯罪或被俘等成为舂膳的奴隶〖poundingslave〗。如:舂市(古代舂人所役女犯劳作之处);舂槁(又叫舂槁。周代舂人、槁人的合称。职掌罪人服苦役之事)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臼(chunjiu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臼
    [ 笔顺编号 ]:11134321511
    [ 笔顺读写 ]:横横横撇捺撇竖横折横横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chōng]

    [《廣韻》書容切,平鍾,書。]

    (1)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。

    (2)冲;冲击。

    (3)汉代的一种徒刑。

    (4)即臼。

    (5)传说中的山名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未集下】【臼字部】 舂; 康熙笔画:11; 页码:页1003第20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广 韵 ]:書容切,上平3鍾,shōng,通開三平鍾書
    [ 平水韵 ]:上平二冬
    [ 粤 语 ]:zung1
    [ 闽南语 ]:cheng1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七】【臼部】 编号:4498
      舂,[書容切 ],擣粟也。从廾持杵臨臼上。午,杵省也。古者雝父初作舂。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知航文献引擎   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354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