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bó]

[bó]

部首:部首笔画: 5画总笔画: 10画

繁体部首:部首笔画: 8画 总笔画: 13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鈸:13; )

  • 五笔编码:QDCY
  • 仓颉编码:XCIKE
  • 四角号码:83747
  • UniCode:U+94B9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4533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(鈸)

    铜质圆形的打击乐器,两个圆铜片,中心鼓起成半球形,正中有孔,可以穿绸条等用以持握,两片相击作声。

    笔画数:10;
    部首:钅;
    笔顺编号:3111513544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金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详细解释




    【名】
    铜质圆形的乐器,中心鼓起,两片相击作声〖cymbals〗。古称“铜钹”、“铜盘”。初流行西域,南北朝时传至内地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钅犮(jinba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钅又丶
    [ 笔顺编号 ]:3111513544
    [ 笔顺读写 ]:撇横横横折横撇折捺捺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bó]

    [《廣韻》蒲撥切,入末,並。]

    “拔4”的被通假字。“钹1”的繁体字。

    打击乐器。铜制,圆形,中部隆起如半球状,其径约当全径的二分之一。以两片为一副,相击发声。初流行于西域,南北朝时传至内地。唐代十部乐中有七部用钹。后被广泛用于民间歌舞、戏曲、吹打乐、锣鼓乐中,并形成大小不同的多种形制,以及铙、镲、小镲等各种变体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戌集上】【金字部】 鈸; 康熙笔画:13; 页码:页1328第06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平水韵 ]:入声七易
    [ 粤 语 ]:bat6
    [ 闽南语 ]:poat8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
    【说文解字】中没有查到汉字(钹)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楷体
版权所有©知航文献引擎   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354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