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dùn]

[dùn]

部首:部首笔画: 9画总笔画: 13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頓:13; )

  • 五笔编码:GBNM
  • 仓颉编码:PUMBC
  • 四角号码:51786
  • UniCode:U+9813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dùn

    笔画数:13;
    部首:頁;
    笔顺编号:1525132511134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火 吉凶寓意:吉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8册,第1部,頁部,59
    [ 故训彙纂 ]:2493|2571.6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5628,第09卷上,頁部第59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1401第11

  • 详细解释

    暂无汉字(頓)的详细解释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屯頁(tunye)
    [ 笔顺编号 ]:1525132511134
    [ 笔顺读写 ]:横折竖折横撇竖折横横横撇捺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dùn]

    “顿1”的繁体字。

    (1)以首叩地。

    (2)指点头动作。

    (3)以足跺地。

    (4)以物触地;把一物猛地下放而碰撞另一物。

    (5)叩击;敲打。

    (6)顿仆;跌倒。

    (7)从高处往下行。

    (8)毁坏;败落。

    (9)疲劳,乏力。

    (10)撤除;舍弃。

    (11)排遣,消除。

    (12)抖动;振动。

    (13)整顿;顿而使齐。

    (14)挣;甩。

    (15)停顿,停止。

    (16)住宿;驻屯。

    (17)留,逗留。亦谓较长时间的居留,滞留。

    (18)宿食之所;馆舍。

    (19)指宿食所需之物。

    (20)放置。

    (21)昏乱。

    (22)佛教语。顿悟。

    (23)佛教语。顿教的省称。

    (24)书法和绘画的技法之一。

    (25)指句子中按语气应稍稍停顿的地方。

    (26)指诗歌的音组。

    (27)顿时,立刻。

    (28)同时;一下子。

    (29)全;全部。

    (30)绝然。

    (31)量词。次数。一次称一顿(用于饭食)。

    (32)量词。回数(用于动作)。

    (33)通“鈍”。不锋利。

    (34)谓使不锋利。

    (35)通“扽”。

    (36)通“敦”。参见“頓頓”。

    (37)通“逡”。

    (38)用同“燉”。

    (39)用同“躉”。

    (40)古国名。在今河南商水北。后为陈所迫南迁,在今项城西南。公元前496年灭于楚。

    (41)姓。汉代有顿子献。见《三国志·魏志·华佗传》。

    [②][dú]

    [《廣韻》都困切,去慁,端。]

    “顿2”的繁体字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戌集下】【頁字部】 頓; 康熙笔画:13; 页码:页1401第11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广 韵 ]:都困切,去26慁,dùn,臻合一去魂端
    [ 平水韵 ]:去声十四愿
    [ 粤 语 ]:deon6duk6
    [ 闽南语 ]:tng3,tom3,tuiN3,tun3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九】【頁部】 编号:5628
      頓,[都困切 ],下首也。从頁屯聲。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知航文献引擎   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354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