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shé]

[shé]

部首:部首笔画: 6画总笔画: 6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舌:6; )

  • 五笔编码:TDD
  • 仓颉编码:HJR
  • 四角号码:20604
  • UniCode:U+820C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0449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shé
    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、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:舌头。舌耕(a.指读书勤奋;b.旧时学者授徒,依口说谋生,好像农夫耕田得粟)。唇枪舌剑。
    语言辩论的代称:舌战(激烈议论)。
    像舌头的东西:帽舌。火舌。
    铃或释中的锤。
    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。

    笔画数:6;
    部首:舌;
    笔顺编号:312251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金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姓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2册,第25部,舌部,1
    [ 故训彙纂 ]:1894|1972.4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1437,第03卷上,舌部第1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1006第22

  • 详细解释


    shé
    【名】
    (会意。从干,从口。本义:舌头)
    同本义〖tongue〗
    舌,在口所以言也,别味也。从干,从口,会意。言犯口而出,食犯口而入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兑为口舌。——《易·说卦》
    心在窍为舌。——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
    人有百口,口有百舌,不能名其一处也。——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    又如:舌举(舌翘起而不能动。指理屈词穷);舌挢不下(翘起舌头。形容惊讶或害怕的样子);舌刺刺(形容嘴舌不停地说话);舌敞唇穿(舌烂辰破,舌烂唇干);舌簧(巧舌);舌干唇焦(说话过多,舌头干燥,嘴唇焦裂。形容费尽口舌、反复申说、劝道。也作舌敝唇焦)
    代指言语〖language〗
    云而使舌。人体委与之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。注:“舌人能达异方之志,象胥之官也。”
    驷不及舌。——《论语·颜渊》
    又如:舌辩(能言善辩;争辩);舌摇簧鼓(满嘴胡说;大发议论);舌敝耳聋(指言者舌敝,听者耳聋。意为议论纷繁);舌辨(口才敏捷);舌锋(谓言词犀利);舌人(古代的翻译官);舌端月旦(用言语评论人物);舌剑唇枪(比喻言辞锋利。也作“唇枪舌剑”);舌灿莲花(比喻能言善道)
    指畚箕外伸的部分。也泛称舌状物〖sth.resemblingatongue〗。如:帽舌;鞋舌;火舌
    指装在铃铎内的锤。亦指管乐器的簧〖hammer;spring〗
    遒人以木铎徇于路。——《书·胤征》。孔传:“木铎,金铃木舌。”

    舌敝唇焦
    shébì-chúnjiāo
    〖talktillone’stongueandlipsareparched〗形容话很多,说得舌疲口干
    舌边音
    shébiānyīn
    〖lateral〗用舌头沿其纵向中线某处造成闭塞、但在一边或两边留出缝隙而发出的音
    舌根音
    shégēnyīn
    〖velar〗亦称“舌面后音”。语音学上指靠近舌根的舌面上升,靠近或顶住软腭(或硬腭和软腭中间)而发出的辅音,如普通话语音中的g、k、h
    舌耕
    shégēng
    〖liveonteaching〗∶授徒者恃口说以谋生
    或云,贾逵非力耕所得,诵经口倦,世所谓舌耕也。——王嘉《拾遗记》
    〖hardreading〗∶指勤奋读书
    舌尖音
    shéjiānyīn
    〖apical〗语音学名词。指舌的尖部靠近或顶住门齿、上齿龈、硬腭的前部而发的辅音。普通话语音中的z、c、s,d、t、n、l,zh、ch、sh、r都是舌尖音。其中舌尖前音有z、c、s,舌尖中音有d、t、n、l,舌尖后音有zh、ch、sh、r
    舌面前音
    shémiànqiányīn
    〖dorsal〗语音学上指舌面前部上升、靠着或接近齿龈、前硬腭发出的辅音,如普通话语音中的j、q、x
    舌伤
    shéshāng
    〖calumniatoryharm〗公众舆论对人精神的伤害
    人言可畏,舌伤难医
    舌苔
    shétāi
    〖tonguefur〗舌头表面的滑腻物质
    舌头
    shétou
    〖tongue〗∶人和动物嘴里辨别滋味、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,根生在口腔底上
    〖anenemysoldiercapturedforthepurposeofextractinginformation〗∶为了侦察敌情而活捉来的敌人
    抓到一个舌头
    舌战
    shézhàn
    〖scuffle;argueheatedly;haveaverbalbattlewith〗激烈辩论
    舌战群儒
    舌子
    shézi
    〖tongue〗[方言]∶舌头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千口(qiankou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千口
    [ 笔顺编号 ]:312251
    [ 笔顺读写 ]:撇横竖竖折横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shé]

    [《廣韻》食列切,入薛,船。]

    (1)舌头。俗亦称舌头。

    (2)代指言语。

    (3)指畚箕外伸的部分。

    (4)泛称舌状物。

    (5)指装在铃铎内的锤。亦指管乐器的簧。

    (6)指古代箭靶两旁上下超出躬的部分。

    (7)姓。春秋越有舌庸。见《国语·吴语》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未集下】【舌字部】 舌; 康熙笔画:6; 页码:页1006第22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上古音 ]:月部床三母,djiat
    [ 广 韵 ]:下刮切,入15鎋,huá,山合二入刪匣
    [ 平水韵 ]:入声九屑
    [ 粤 语 ]:sit3sit6
    [ 闽南语 ]:chih8,siat8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二】【口部】 编号:941
      舌,[古活切 ],塞口也。从口,氒省聲。(氒,音厥。)

     古文从甘。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知航文献引擎   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354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