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bì]

[bì]

部首:部首笔画: 4画总笔画: 12画

繁体部首:部首笔画: 5画 总笔画: 13画

  • 五笔编码:PYRF
  • 仓颉编码:IFHHJ
  • 四角号码:36240
  • UniCode:U+7986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
  • 基本解释






    均为“裨”的讹字。

    笔画数:12;
    部首:礻;
    笔顺编号:452432511312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故训彙纂 ]:1607|1685.5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844第17

  • 详细解释

    暂无汉字(禆)的详细解释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礻卑(shibei)
    [ 笔顺编号 ]:452432511312
    [ 笔顺读写 ]:捺折竖捺撇竖折横横撇横竖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pí]

    [《廣韻》符支切,平支,並。]

    “朇1”的今字。“卑4”的被通假字。

    (1)古代的次等礼服。与最上等的相对而言。

    (2)副贰;辅佐。

    (3)引申为小。参见“裨海”。

    (4)通“陴”。

    (5)古邑名。春秋庸国属地。《左传·文公十六年》:“唯裨、鯈、魚人實逐之。”杜预注:“裨、鯈、魚,庸三邑。”一说,部落名。杨伯峻注:“裨、鯈、魚恐俱是庸人所帥'羣蠻'之部落名,杜注不可信。裨、鯈所在之地,今已不得知。魚則當在今四川省奉節縣東五里。”

    (6)姓。春秋时郑有裨灶。见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。

    [②][bì]

    [《廣韻》必移切,平支,幫。]

    亦作“禆1”。亦作“禆2”。

    (1)增加;增补。

    (2)弥补。

    (3)补益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康熙字典】中没有查到汉字(禆)
  • 音韵参考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
    【说文解字】中没有查到汉字(禆)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楷体
版权所有©知航文献引擎   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354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