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bǐ]

[bǐ]

部首:部首笔画: 2画总笔画: 2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匕:2; )

  • 五笔编码:XTN
  • 仓颉编码:UH
  • 四角号码:22710
  • UniCode:U+5315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0013
  • 基本解释



    〔匕首〕短剑。
    古代指勺、匙之类的取食用具:“先主方食,失匕箸”。

    笔画数:2;
    部首:匕;
    笔顺编号:35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金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7册,第17部,匕部,1
    [ 故训彙纂 ]:261|0339.8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5191,第08卷上,匕部第1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152第18
    [ 汉语字典 ]:卷1页0261第15
    [   辞 海   ]:卷2页0150第6

  • 详细解释


    bǐ
    【名】
    (象形。从二匕,匕亦声。甲骨文字形,象汤匙形。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勺子。按:一说“匕”象反人形,“妣”之初文)
    古代的一种取食器具,长柄浅斗,形状像汤勺〖ancientladdleforrice〗
    先主方食,失匕箸。(箸:筷子)——《三国志·蜀志·先主传》
    又如:比筋(羹匙与筷子)
    匕首〖dagger〗
    丈人目先生,使引匕刺狼。——明·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
    匕首
    bǐshǒu
    〖dagger〗短剑或狭长的短刀
    挟匕首以备不测。——宋·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
   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。——《战国策·燕策》

    图穷而匕首见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丿乙(pieyi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匕
    [ 笔顺编号 ]:35
    [ 笔顺读写 ]:撇折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bǐ]

    [《廣韻》卑履切,上旨,幫。]

    (1)古代取食的用具,曲柄浅斗,有饭匕、牲匕、疏匕、挑匕之分。状类后代的羹匙。

    (2)箭头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子集下】【匕字部】 匕; 康熙笔画:2; 页码:页152第18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唐韻】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上古音 ]:脂部帮母,piei
    [ 广 韵 ]:卑履切,上5旨,bǐ,止開三上脂A幫
    [ 平水韵 ]:上声四纸
    [ 国 语 ]:bǐ
    [ 粤 语 ]:bei2bei6
    [ 闽南语 ]:phi2,pi2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八】【匕部】 编号:5191
      匕,[卑履切 ],相與比敘也。从反人。匕,亦所以用比取飯,一名柶。凡匕之屬皆从匕。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知航文献引擎   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354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