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bì]

[bì]

部首:部首笔画: 4画总笔画: 15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獘:16; )

  • 五笔编码:UMID
  • 仓颉编码:FKIK
  • 四角号码:98804
  • UniCode:U+7358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
  • 基本解释



    古同“毙”。

    笔画数:15;
    部首:犬;
    笔顺编号:432523431341344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8册,第54部,犬部,63
    [ 故训彙纂 ]:1428|1506.14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6329,第10卷上,犬部第63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718第09

  • 详细解释

    暂无汉字(獘)的详细解释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敝犬(biquan)
    [ 笔顺编号 ]:432523431341344
    [ 笔顺读写 ]:捺撇竖折竖撇捺撇横撇捺横撇捺捺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bì]

    [《廣韻》毗祭切,去祭,並。]

    (1)死亡;灭亡。

    (2)通“弊”。疲惫;困顿。

    (3)通“弊”。指使疲困,使衰败。

    (4)通“弊”。残破,破旧。

    (5)通“弊”。害处;弊病。

    (6)通“幣”。缯帛。参见“獘梗”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巳集下】【犬字部】 獘; 康熙笔画:16; 页码:页718第09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唐韻】【集韻】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广 韵 ]:毗祭切,去13祭,bì,蟹開三去祭A並
    [ 粤 语 ]:bai6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十】【犬部】 编号:6329
      獘,[毗祭切 ],頓仆也。从犬敝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與犬,犬獘。”

     獘或从死。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知航文献引擎   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354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