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bì]

[bì]

部首:部首笔画: 5画总笔画: 13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痹:13;痺:13; )

  • 五笔编码:ULGJ
  • 仓颉编码:KWML
  • 四角号码:00121
  • UniCode:U+75F9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2988
  • 基本解释



    〔痹症〕中医指由风、寒、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的病。
    〔麻痹〕见“
    麻”。

    笔画数:13;
    部首:疒;
    笔顺编号:4134125121132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水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7册,第2部,疒部,60
    [ 故训彙纂 ]:1507|1585.7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4730,第07卷下,疒部第60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775第22

  • 详细解释



    【名】
    (形声。从疒(chuáng),畀(bì)声。本义:痹症。中医指由风、寒、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的病)同本义〖rheumatismornumbnesscausedbydraught,cold,damp,etc.〗
    痹,湿病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五藏大府、痹十二,病方三十卷。——《汉书·艺文志》。注:“风湿之病。”
    危坐一时,痹不得摇。——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
    又如:痹厥(神经系病。肢体疼痛麻木);痹顽(人体某一部分的感觉完全或部分丧失)



    【形】
    气郁闷〖gloomy〗
    冬刺夏分,病不愈,气上,发为诸痹。——《诊要经终论》

    痹症
    bìzhèng
    〖rheumatism〗中医指由风、寒、湿等侵袭肌体导致肢节疼痛、麻木、屈伸不利的病症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疒畀(bingbi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疒田丌
    [ 笔顺编号 ]:4134125121132
    [ 笔顺读写 ]:捺横撇捺横竖折横竖横横撇竖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bì]

    [《廣韻》必至切,去至,幫。]

    亦作“疪1”。亦作“痺1”。

    (1)中医指风、寒、湿侵袭肌体导致肢节疼痛、麻木、屈伸不利的病症。

    (2)蔽,阻塞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午集中】【疒字部】 痹; 康熙笔画:13; 页码:页775第22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唐韻】【集韻】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广 韵 ]:必至切,去6至,bì,止開三去脂A幫
    [ 平水韵 ]:去声四寘
    [ 粤 语 ]:bei3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七】【疒部】 编号:4730
      痹,[必至切 ],溼病也。从疒
  • 字源演变
    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知航文献引擎   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354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