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pí]

[pí]

部首:部首笔画: 4画总笔画: 12画

繁体部首:部首笔画: 6画 总笔画: 14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脾:14; )

  • 五笔编码:ERTF
  • 仓颉编码:BHHJ
  • 四角号码:76240
  • UniCode:U+813E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2713
  • 基本解释



    人和动物内脏之一,在胃的左下侧,是重要的贮藏血液的器官和最大的淋巴器官:脾脏。
    中医学指五脏之一:脾胃。

    笔画数:12;
    部首:月;
    笔顺编号:351132511312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水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4册,第34部,肉部,14
    [ 故训彙纂 ]:1866|1944.2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2595,第04卷下,肉部第14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985第23

  • 详细解释



    【名】
    (形声。从月(肉);卑声。本义:脾脏。人和脊椎动物的内脏之一,是贮血和产淋巴与抗体的器官,有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。中医称“五脏”之一)
    同本义〖spleen〗
    脾,土藏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脾者,谓之主。——《春秋元命苞》
    祭先脾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
    又如:脾土(中医用语,指脾);脾析(牛胃);脾家(脾脏所在之处);脾和(脾性相合,意气相投);脾味(兴趣爱好;脾性,脾气)
    通“髀”。大腿〖hip〗
    鸿蒙方将拊脾雀跃而游。——《庄子·在宥》
    达于右脾。——《公羊传·桓公四年》
    通“膍”。牛胃〖tripeofox〗
    嘉殽脾臄,或歌或咢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行苇》
    蠃醢脾析。——《周礼·天官·醢人》

    脾大
    pídà
    〖splenomegaly〗脾脏的扩大
    脾气
    píqi
    〖qiofspleen〗∶脾脏之气。中医认为人体有五脏,五脏之间运行失常,就生各种疾病
    他脾气与酒不相宜
    〖temperament;temper;disposition〗∶性情
    脾气急躁
    〖badtemper〗∶易怒,怒气;容易发怒的性情
    发脾气
    〖behavior;characteristic〗∶事物的特性
    摸熟机器的脾气
    脾胃
    píwèi
    〖taste〗脾和胃,比喻人的脾气、性格;习性
    两人脾胃相投
    脾性
    píxìng
    〖temper〗[方言]∶脾气
    〖complexion〗∶性情;性格;习性
    各种脾性的大思想家,虽然在一些基本点上各有不同的看法,但都确认真理的相对性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月卑(yuebei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月白丿十
    [ 笔顺编号 ]:351132511312
    [ 笔顺读写 ]:撇折横横撇竖折横横撇横竖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pí]

    [《廣韻》符支切,平支,並。]

    亦作“腗1”。

    (1)人或高等动物的内脏之一。在胃的左侧。其功能在制造血球、破坏血球,调节血量,产生淋巴球与抗体等。

    (2)通“膍”。牛胃。

    [②][pái]

    [《集韻》蒲街切,平佳,並。]

    亦作“腗2”。

    用同“牌”。

    [③][bì]

    [《集韻》部禮切,上薺,並。]

    [《廣韻》補弭切,上紙,幫。]

    亦作“腗3”。通“髀1”。

    (1)大腿。

    (2)剑近刃处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未集下】【肉字部】 脾; 康熙笔画:14; 页码:页985第23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唐韻】符支切【集韻】頻彌切【韻會】頻脂切【正韻】蒲麋切,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广 韵 ]:符支切,上平5支,pí,止開三平支A並
    [ 平水韵 ]:上平四支
    [ 粤 语 ]:pei4
    [ 闽南语 ]:pi5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四】【肉部】 编号:2595
      脾,[符支切 ],土藏也。从肉卑聲。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知航文献引擎   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35424号